科学研究
关于降低武汉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2-25 作者:互联网 来源: 访问次数:505关于降低武汉市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建议
健康经济与管理研究|新冠抗疫要报(八)
单位: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
作者:陈东升、毛振华、毛宗福、王健 、李伏安、王全、崔丹 、梁晓晖、张欲晓、郭敏
完稿日期:2020.2.15
截至2月14日24:00时数据显示,武汉市新冠肺炎病死率2.96%,是湖北以外全国数据的5.5倍。武汉医疗救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为何病死率远远高于全国?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武汉市患病人数多,在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存在“医疗挤兑”现象,以致危重症发生率18%,是湖北省外全国的1.8倍;危重症发生率高,患者平均住院日长,又进一步占用医疗资源,增加死亡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化解武汉“医疗挤兑”现象,防止“轻症”转变为“重症”,减少“重症”转化为“危重症”,是降低武汉市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关键。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为扭转武汉市新冠肺炎高危重率、高病死率,按照“战时状态”要求,紧急建议如下:
一、就地“扩容”重症患者救治资源
集中调配武汉市重症病房资源,增加重症患者收治能力。首先,将武汉市医疗机构重症病房现有其他疾病患者,能够集中的,一律“就近集中”,腾出更多病房资源。其次,除“就近集中”收治其他疾病患者的医院外,全部医疗机构“重症病房”,以及可改造“三分区两通道”的病房全部用于接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后,集中调配和改造后的资源,由市指挥部专门小组统一调配使用。(“三分区两通道”病房改造,据《湖北日报》报道,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迅速由一所二甲综合医院“改造”为专病医院,即患者活动入、出院各一条通道并且两个通道不能相通;完全分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间人和物资的移动都有消毒规范;改造病房为负压病房,具备开展有创呼吸机治疗的能力。)
二、畅通重症患者ICU入口和出口提高重症病房周转率
根据临床经验,重症患者只要挺过“呼吸窘迫期”,即“黄金72小时”,基本可以避免死亡风险,首先,畅通ICU“入口”,精准对接患者,对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其次,提高病情稳定后转出“重症病房”的效率。因此,建议组织专家,根据临床实际和武汉抗击“新冠肺炎”战时实际,尽快制定相应临床标准,一方面加快患者ICU病房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加快病情相对稳定的重症患者转向普通病房,或是转入“集中隔离点”继续治疗观察,提高重症病房周转率。
三、打通重症患者收治“侧支循环”通路
请求中央支持,打通武汉重症患者集中转移救助通道。特别是近两天,武汉新增患者数量大,已经出现“新增重症患者”排队进入“重症病房”救治的现象。这部分患者不能及时救治,很容易转化为“危重症”,增加死亡风险,同时进一步占用更多“重症救治”资源,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请求中央尽早安排将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出湖北,尽快制定患者转运预案,以备急需。
四、强化重症患者救治团队提高“精准救治”效果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瞬息万变。需要呼吸专科、重症医学、护理医学、心血管和临床药学专家等,实施多学科团队协同救治。
首先,调整武汉市所有收治重症患者医疗机构的救治团队,让被抽调的相关人员尽快返回原单位。因为,同一机构的呼吸、重症等相关学科专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团队协同治疗”经验,可以提高救治效率。
其次,恳请中央下一步,尽快从全国三级医院抽调“重症医学”多学科专家团队,驰援武汉,分片包干病区床位。当前,各地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踊跃报名支援武汉,已经起到很好效果。但是,对于重症患者救治,来自不同机构的医疗专家,缺乏前期合作,许多团队成员需要临时培训和磨合,团队效果容易“折扣”。
再次,恳请中央,尽快组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远程会诊专家团队。重症患者救治,顶级专家团队资源更为珍贵。这些专家经验丰富,往往年事已高,不必要也不可能全部“奔赴武汉一线”。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公立医院远程会诊基础设施设备条件较好,通过组建北京、上海、广州远程会诊专家团队,及时指导一线救治,并答疑解惑,可以帮助提高一线救治效果。
五、加强“源头”防治分流避免重症患者“堰塞湖”
首先,强化社区力量,做实“群防群控”。调集区县党员干部,下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征集志愿者,充实社区力量,由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形成“党领导、专业人员参与、社区居民发动”的工作格局,做好社区居民排除、分流管理,并避免疫情“源头”扩散。
其次,武汉市指挥部征用全部宾馆、招待所和部分学校,严格集中隔离措施。新冠肺炎与“非典”******区别,其传染率强,家庭聚集性感染频发。因此,病毒感染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都不宜居家隔离。按照“应收尽收”原则,以及武汉疫情情况,建议武汉市指挥部征用全部宾馆、招待所及部分满足条件的学校宿舍,尽快用于集中对密切接触者和疑似人员实行单间隔离,“清洁”社区“源头”。
再次,增加方舱医院容量,完善“重症患者”评估标准,强化轻症患者综合救助措施。在武汉医疗资源“挤兑”情况下,中央决策建立方舱医院,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大批轻症患者,一方面数量不够,另一方面,相应医疗资源配备不齐全,救治措施不充足。“方舱医院”是收治轻症患者,防止轻症患者恶化为“重症患者”的第一道防线,更是“重症患者”评估和转诊的关键环节。
六、建立武汉市医疗、生活物资统一调配体系
按照“战时状态”建立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物资,以及市民生活物资统一调配系统,发挥专业配送力量统一配送,避免“混乱”不及时问题。因为疫情时间缘故,武汉市原有现成的医疗物资殆尽,一线医务人员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以及所需的医疗设备既消耗量大又短缺,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和战斗力折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卡脖子问题,急需解决;武汉居民生活物资,特别是食物消耗几近“零储”。为了打赢武汉战“疫”总攻,一方面要恳请中央、兄弟省市和社会的医疗和生活物资支援运送;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组织管理,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信息,统一调配和配送,强化“战时”政府管控作用。
按照医疗救治和居民生活物资保障需求和环节,由省市相关部门牵头,征集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参与,在武汉市指挥部物资总调度小组领导下,细分若干物资保障小组,协助汇集相关信息、制定物质调度方案,及时满足新冠肺炎防治和居民生活物资需要。相应成立社区医疗物资协调小组、集中隔离场所物资协调小组、方舱医院和定点医疗机构物资协调小组、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协调小组等。
七、尽快制定出台关爱医务人员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进一步激励和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快出台各项荣誉和经济激励待遇的政策。恳请政策必须指明:
1、按战时状态必须确保医务人员所需的各种医疗和生活物质的充分供给,尤其是一线医疗防护用品必须保障;
2、对于因抗击新冠肺炎逝世的一线医务人员一定要追认烈士,给予相应待遇,告慰逝者,激励生者。
3、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战疫中和战疫后的心理安抚、待遇给予综合考虑。